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
型男飛行日誌 Up in the Air
這部電影....不知道怎麼說,不過蠻好看的(下面有部份劇情)
一個以專門幫無法開口的老闆開除員工為工作的人,因為工作需要自然得在美國各地飛來飛去。每個人視為畏途以及麻煩的搭機手續及打包行李,在他看來就像是出門隨手招個計程車那樣的簡單。
我很喜歡片中喬治克隆尼打包行李時的快速切換,還有通關時脫外套鞋子走金屬探測門的幾個鏡頭;因為一開始就給人感覺:他是個很俐落的人。的確,連結到工作上頭,他必須得保持俐落果斷,畢竟他和別人開口幾乎都不是好事,特別是對奉獻十幾年的員工,要一個從來沒見過的人 和他告知被公司資遣,或許所有的人都會問:這算什麼?
當然,看似愜意的工作與飛行,背後一定是犧牲了某些事物。說犧牲或許不太對,因為片中主角認為是自願做的選擇。選擇不與他人交往、結婚、固定一地生活,換得看似自由漂泊的日子。到處演講把這種生活態度帶給別人,是主角的生活型態。透過劇中主角和同事的對話與衝突,巧妙地把這種價值觀與一般我們所認為的,所謂「標準」人生做出了一個鮮明的對比。
只是本片很明顯無意對於價值觀的選擇做出表態,如果是一般普通的劇情大概會演個某個事件導致主角觀點改變,最後決定穩定下來,倦了的鳥兒要回巢之類; 不過本片中透過主角妹妹的男友逃婚的劇情,反而丟出了這樣的問題:我們為何要結婚?看起來結婚生子然後就這樣老死,似乎沒有婚姻也沒有什麼改變。其實問題最後又丟回了觀影人,要思考的依舊是每個人自己本身。
除了價值觀的不作表態外,和一般情景比較不一樣的是本片也沒有個所謂的「好結局」。正因為人生選擇如此沈重,往往不是說願意就能夠有外在條件的配合。(曾經以為的)靈魂伴侶最後原來早己嫁為人妻,兩人相處的甜蜜時光不過只是對方外遇的段落。這種落差的諷刺搭配上同事的離開,顯得最後的主角孤單不已。最後一幕在機場班機時刻表前的鏡頭,可以發現所有人都有個方向前進,只有喬治克隆尼一人孤身站在前面窺視班機時刻。因為大家都有個家能夠回去,而他拋棄了所有的人際關係,以換來絕對的自由,同時也是絕對的孤單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2024/07/03
I was accidently back to this blog because the site was mentioned in my browser. It has been almost ten year that I did not post any post ...

-
原先樣式由於是呼叫原作者的圖檔,所以當原作者把圖檔拿掉之後 就會破圖。 先前的樣式似乎正是這樣,所以底色的白色不見了。 火大之下直接改版,反正 Blogger 版面像鬼一樣多~ 目前問題是繼續閱讀的斷行按鈕好像不見了,要看文章內容的 就先勤勞一下按文章標題進去看吧。
-
人啊,等到背負的包袱多了之後,往往一些小事就會讓自己回想起往事。 記得以前我是還蠻愛無病呻吟的,甚至有些樂此不疲,就算生活得愜意得 很也要三不五時哀號一下;只不過近年來這樣的舉動少了,畢竟有時候想 想如此也沒什麼意義,花心力於其上倒不如自己找些事情做做。 可是啊,人家...
-
WOO! 三年多了! 時間過得很快,依舊每天活著 這三年來改變很大,多到無法言語描述 多到有時候感謝命運有這麼大的驚奇 預見這麼多美麗奇妙的人 我想 不管之後的情形會是怎樣 多多少少對於自己是多了些信心 能夠去面對,甚至期待一些未知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能達到多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